Author Archives: 發財橘子

內外盤量比在預測大盤後市上的應用

這幾天,指數在萬點關前停步,常被問到的是:”指數這麼高了,還能追嗎? 能不能追?  我們先來看看有沒有人在追?  所以我試著用大盤內外盤量的消長,來跟大家探討這個問題。

我之前寫過一個大盤的指標,叫作大盤內外盤量比差,它的概念是,算出大盤所有股票的外盤成交值佔總成交值的比重,取五日平均,然後跟內盤成交值佔總成交值的比重去相減,我在觀察這個指標時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正常的情況下,內盤量往往比外盤量佔成交量的比值多5%,意思是,如果外盤量比減內盤量比大於-5%,代表市場追價的買盤意願是強的,是足以把大盤維持在一定的榮景的。

所以我就把這5%考慮進去,把指標改寫成以下的腳本

value1=GetField("內盤量");//單位:元
value2=GetField("外盤量");//單位:元
value3=value2/volume*100;//外盤量比
value4=value1/volume*100;//內盤量比
value5=average(value3,5);
value6=average(value4,5);
value7=value5-value6+5;
plot1(value7,"內外盤量比差");

用這個腳本畫出來的圖如下:

022301

拿這個指標見紅作多,見綠翻空,還頗具參考價值。

我們拿過去2014年及2015年攻萬點時的對照圖來看

022303

 

022302

 

萬點攻不攻得上去  ,關鍵真的是在還追得下手的人到底多不多??

在指標沒有連續翻綠之前,還不用太悲觀,但一旦出現連續幾根的綠bar,那就代表大家還真的追不下手,那時就得先觀望一下了。

 

 

 

OTC跟上市成交量比值是股市多空指標

早上跟一位老朋友打屁,這位老兄比我還早進市場,有好一陣子沒有出現,今天接到電話,我有些驚訝,於是問他,盤要大漲嗎? 你怎麼出現了?? 他跟我說他回市場一陣子了,我稱讚他很英明,結果他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他說OTC的成交值如果很低,如果OTC跟大盤的成交量相比,不到大盤的兩成,那就是盤要見底了,如果量能有回昇,那就該進場了。

於是,我寫了以下的腳本來畫圖

value1=GetSymbolField("tse.tw","成交量");
value2=GetSymbolField("otc.tw","成交量");
value3=value2/value1*100;
value4=average(value3,5);
plot1(value4);
Plot2(value2);

畫出來的圖如下

otc與tse成交量比

準不準?

大家自己看囉。

 

 

選股心原則之1: 解決了原來解不了的痛

老共文攻武嚇打飛彈的那時候,我在老東家自營部工作,當年的主管機關強迫我們進場護盤,只能買超不能賣超,在那種下去買就一定套的時候,我只好去跟我師父求助,我師父想了一下,他叫我買那種”如果這家公司不存在,大家會很痛苦的公司”。師父的這句話,我終身受用,現在我挑長期投資的股票,總是先研究一下這家公司解決了原來那一種解不了的問題。

為了讓大家印象深刻,我超愛舉的例子是輝瑞製藥的威而剛

%e5%a8%81%e8%80%8c%e5%89%9b

這是非常典型的,解決先前無法解決痛處的產品,這產品上市後,股價漲了一年多。

再舉apple的ipod作例子,隨身聽是早就存在的產品,但對於隨時要聽音樂的人來說,1.這玩意兒太重,2.能播的音樂只有十幾二十首。ipod運用flash這個科技上逐漸成熟的產品,一次解決了這兩個痛點。

除了解決一般老百姓的痛,也可以挑那些解企業的痛的公司,當年IC代工是個創新的商業模式,IC設計公司開業不用花太多錢,但自己設計自己蓋晶元廠投片就要花大錢,有IC代工,讓IC設計公司進到百花齊放的新時代,發明IC代工這個商業模式的,解決了IC設計公司的痛苦。

當年PC代工業原本大家都是出整機,但DRAM這類的零件價格波動太大,後來鴻海跳出來作全球運籌,出空機到當地組裝關鍵零組件,這種Barebone的商業模式,讓電腦品牌廠降低零件庫存風險,解決了品牌廠庫存跌價損失的痛。

除了正面的例子,我也來舉反面的例子,3D列印紅了一陣子,我買了一台,要印出一個小塑膠圖案,印了快一個小時,這種產品不是解決痛苦,是帶來痛苦,那天如果這方面的技術克服了,什麼東西都可以刷刷幾分鐘印出來,那就是我們回頭買3D列印概念股的時候。

再來說VR,我不知道VR解決了以往我們人類的那個痛點,但我知道戴著那又大又重又醜的東西,沒有讓我打Game打的更爽,如果那天戴的那玩意兒變的像眼鏡 一樣輕便,或是VR的內容供應商可以讓我透過VR到100個畢生一定要去一次的地方遊覽,那就有解決我沒錢沒時間出國玩的痛苦,誰把這事做的好,我就買誰的股票。

最近中華電信換董事長,媒體說他想讓mod轉虧為盈,如果我是他,我會試著去把老三台當年的熱門連續劇都簽下來,每天mod出幾個頻道專門播那些西螺七崁,包青天,飛龍在天,水蛙土,天天開心等等的老節目,原因是台灣進入高齡化,老人時間多,活動能力差,有很長的時間可以看電視懷舊,mod針對這些老人時間太多無聊沒事做的痛,出幾個懷舊頻道,解決老人家的痛,對mod的推廣一定有幫助。

再例如,一堆人在談第三方支付,我每次用手機高鐵買票線上刷卡,每次都得重填一次卡號還得取得認證碼,那家銀行出個手機電子錢包跟高鐵合作,讓我買高鐵票時可以直接透過手機電子錢包扣款,那我一定去申請它的電子錢包。

不斷的尋找客戶會痛的地方,找出方法來讓客戶不痛,是企業存在的意義,也是我們投資者挑選股票的一個方法。

 

 

 

尋找長期投資標的12個眉角之經營愈久門檻愈高

我在尋找長期投資標的時,喜歡找那些經營愈久門檻愈高的行業,這些行業的特性是,愈晚進到這一行愈吃虧,愈早進來的愈有優勢,所以投資這樣的公司,投資的愈久,公司愈有價值,這就符合長期投資的概念。

這樣的靈感,是來自以前我去看1319東陽時,他們跟我說過的理論,他們說開汽車維修用塑膠件模具是很花錢的,開下去之後,如果這輛車子還在路上跑,多少會有事故,所以這行業誰經營的愈久,誰就有大量的模具,誰就是維修體系裡最能即時供貨的供應商,其次,模具的折舊年限短,往往折舊都攤完了每年還是有固定的訂單,這就是一個很典型的經營愈久門檻愈高的生意,難怪現在東陽已經是全球第一大汽車AM塑膠件的供應商。

從下圖我們可以發現,東陽的營收在過去25年裡,極少呈現衰退的

1319

如果以AM市場來看,衰退的情況更少且衰退的幅度也都不大。

13191

所以我在挑股票時,常會思考的就是,這家公司能不能活的愈久,賺的愈多?

這樣的公司去那裡找呢?

我的觀察是,有長尾理論現象的公司,比較符合經營愈久,進入門檻愈高的情況。

要找這種公司,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研究一下,一家新成立的公司,要達到同樣的營運規模,要花上多久的時間?? 如果答案是超過十年,那麼這種公司就符合這個選股的條件。

這種公司往往出現在那種每年都要打固定廣告支出的老品牌,一旦出現品牌忠誠度,別人要一舉替代這種一世代客戶都很熟悉的品牌,是很困難的。

例如貴州茅台,就是很典型的這種公司,因為它的產品是擺的愈久愈有價值

600519

你看它的月線,沒有多少檔A股可以現在股價已經遠遠突破2008年初當時的高點。

除了這種愈陳愈香的老酒行業,舉凡那些必須一步一腳印地堆疊進入障礙的行業,也是屬於這類的標的。

最明顯的是屬於工匠行業,其屬性需要大量熟練工匠的行業,因為工匠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有愈多老師父的公司,進入障礙就愈高,大立光其實就有這種味道。

 

要找這種公司,從財報上,可以找那種每年一定的資本支出,但營收持續成長,使得資本支出佔營收比重逐年降低,這種就有點時間站在公司這邊的概念。

這種公司的反向是那些採礦業,有特許年限的行業,這類的公司,公司經營的愈久,礦權或特權的價值,隨著礦源的被開採,或是執照到期日的愈來愈接近,反而愈來愈低。

 

這種公司並不多,但用時間去建構進入障礙原本就是一個需要時間的事情,在沒有開花結果之前,股價其實未必會反映其真實價值,反而有機會買到便宜的股票,例如當年FB剛掛牌時,還有Apple剛開始推apple store時,其實我們都可以想像,當你用FB用很久,或是透過Apple store買了愈來愈多的音樂或app,你對這兩家公司的忠誠度就愈高,但當時由於數字還沒有出來,他們的股價從現在回頭去看,還真是便宜啊。

再以netflix為例,他現在花大錢在拍影集,時間久了,他的影集庫愈來愈豊富,時間拉的愈長,該公司是不是就愈有價值呢? 等到十年二十年後,我們老了躺在躺椅上,還可以重看紙牌屋這些影集,但他的同業,愈晚進來跟他拼,就愈難達到他的規模。

所以我們在尋找長期投資的股票時,不妨去尋找那些時間會站在他這邊,但現在還在構築進入障礙的公司,價格合理,未來會增值。

 

 

 

選擇長期持股12個眉角之客戶夠分散

兩家公司,如果股本一樣,獲利一樣,一家客戶客戶成千上萬,另一家接單集中一兩個客戶,那麼沒有意外,前者的股價會比後者高,因為後者的經營風險比較高。

以台達電為例,它跟可成都是電子業,過去四季加起來也都賺了190億元左右,但後者的總市值目前不到前者的一半,這當中雖然有蘋概股落難的因素,但台達電的客戶分散的夠廣,這就是為何其總市值可以比和碩,聯發科,可成等獲利優於它的公司高。

再以和泰車跟寶成來對比,前者幫TOYOTA賣車子給一般大眾,後者則是幫Nike等大廠代工鞋子,兩者過去四季加起來都賺了一百億台幣,但和泰車的總市值快接近寶成的一倍。

所以要挑長期投資的股票,一定要挑那些客戶夠分散的公司。

那麼客戶要多分散才能合乎標準呢?

以往我當研究員的時候,我師父常會問我們最大客戶佔營收比重,如果佔超過一成,我師父就會問比較多的問題,我的感覺是這種公司我師父的風險意識都比較高。

受我師父的影響,我一直對那些,專門為特定幾家大廠代工的,生產零組件的公司,保持 比較高的風險意識,也就是說,這類的公司,我不會列為長期持股標的,而是且戰且走,像是可成,TPK,都是典型的例子。

我自己這些年一直在硺磨師父的這條準則,後來我自己經營企業,我發現,一旦單一客戶佔營收比重超過一成,為了維持營收不要出現明顯衰退,客戶如果要砍價,通常 只能咬牙配合,自己再去想辦法cost down擠出獲利,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企業就會開始進入價格戰裡頭,因為客戶會拿其他同業的價格來比價要求您要比照辦理,而一旦企業進到這樣的循環,就很難有夠多的資源為公司尋找新的營收獲利來源。

基於這樣的體悟,對於那些長期以來維持不錯獲利的公司,如果它的業績主要集中在特定幾個客戶,我不會把它納入長期投資的標的。

這個標準用在世界大廠很容易,但要在台灣上市櫃公司裡用這樣的標準,確實有點嚴苛,因為台灣大部份的公司走代工路線。

所以也難怪在台灣只要一提到可以長期投資的股票,大家比較會談台積電,中華電,統一超商這類的公司,因為這些公司的客戶比代工業要分散多了。

如果放眼全球,那麼這個標準就更重要了,全球裡頭市值最高的公司,幾乎清一色都是客戶非常分散的公司,這些公司分散在網路業,金融業,軟體業,消費用品業,製藥業,美容產品業等等

這是我在挑長期投資公司裡第二個眉角,其目的在尋找經營風險相對較低的公司

 

尋找長期投資標的12個眉角之市佔率比同業大很多

在我的研究員生涯裡,踫到不少不錯的公司,但如果那家公司跟對手勢均力敵,無分軒輊,結局往往就是兩敗俱傷,但我有觀察到,就算是在群雄並起的市場,如果有辦法讓自己的市佔率比其他同業大很多,往往可以享受超額利潤,永續經營。

這樣的例子很多,例如Intel vs AMD,TSMC VS UMC,大立光VS玉晶光及亞光,聯強VS捷元,可口可樂VS百事可樂,Google vs Yahoo ,Wallmart vs Kmart 。

這種市佔率比對手多很多的公司,一方面,因為“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所以還是會戰戰兢兢的改進產品與服務,但另一方面因為市佔率比其他同業多很多,所以會有比較大的資源可以找到優秀的人才,讓公司進入良性循環。

如果一個行業裡大家市佔率差不多,最常出現的就是殺價競爭,台灣最有名的就是電子五哥代工爭霸戰,拼到最後大家的毛利率全都成了保五總隊。

過去二十年,台灣有非常多的行業,都站在趨勢上,但因為大家都看好,一窩蜂的衝進去,大家實力差不多,市佔率差距沒有拉開,最後的結果是共慘,例如當年的光碟機業,光碟片業,面板業,近期的太陽能業。

唯一的例外是主機板業,因為華碩的市佔率拉的很開,所以最後小的掛光,中的轉型,大的活的很快樂。

從這個角度來看日月光會何要合併矽品,會不會就有點味道出來了。

再以台灣的證券業為例,我的老東家元大證券很努力的一直購併其他券商,但怎麼併,市佔率就是一成多一點,跟其他同業的差距不大,所以整個證券業品牌差異的距離沒有拉開來,一樣是群雄並起的線上人力仲介業,104的市佔率比其他同業多很多,其他人再怎麼努力打廣告,作行銷,104人力銀行的地位還是難以撼動。

所以,我認為市佔率比其他同業大很多,是挑選長期投資股票時的重要眉角。

 

那麼市佔率怎麼算呢??

其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大家的營收拿出來比一比就知道差距大不大了。

 

以最近最熱門的話題復興航空為例,底下是幾家航空業的營收及股本,

120201

復興航空跟華航,長榮航的差距實在太大,但華航與長榮航空兩家營收差不多大,代表沒有人可以享有超額利潤,但如果兩家合併的話,就算小王子想要復仇,可能都會拔劍四顧心茫茫吧。

那麼大家會問,那些市佔率跟人家差距很大的公司,不是就GG了嗎?

如果是在原來的市場死纏爛打,那情況可能不甚樂觀,但如果另闢戰場,說不定反而成為另一個領域的帶頭大哥。

以nVidia為例,在繪圖晶片這個領域,intel才是大哥大,市佔率超過五成,但nVidia以GPU的技術,轉戰人工智慧及自動駕駛,目前已經是這兩個領域的帶頭大哥

120202

在某處打不贏你,那市場就讓給你,我去找別的地方當大哥,聽起來像是黑社會生存法則,但在產業競爭上亦如是,我們這些年最熟悉的例子應該是微星轉戰電競筆電一戰成名的案例。

我知道大家會說根據這個標準,台股能長期投資的沒幾檔,但,長期投資原本就是要投具有世界級競爭力的公司,不是嗎?

現在複委託真的很方便,我昨天就e01買日股,下單到成交回報沒超過五秒鐘,我同意,要作交易挑最熟悉的市場,但,各位老大,如果要長期投資,別把眼光只看在台灣這1600檔股票上。

 

大跌後的急拉,後市有高點

最近漲的兇的股票,不少都具備兩個特點

1.先前跌的很慘

2.以一根長紅開啟這一波的多頭走勢

因著這樣的觀察,我試著寫了一個腳本如下

//全部股票,停損停利俱為7%
value1=barslast(close>=close[1]*1.07);
if value1[1]>50
//超過50天沒有單日上漲超過7%
and value1=0
//今天上漲超過7%
and average(volume,100)>500
and volume>1000
and close[1]*1.25<close[30]
//過去三十天跌幅超過25%
and GetSymbolField("TSE.TW","收盤價","D")
> average(GetSymbolField("TSE.TW","收盤價","D"),10)
//目前大盤在多頭
then ret=1;

我拿所有的股票去跑回測,停損停利點都設為7%,回測報告如下:

0811

在過去三年裡有共有57次的交易機會,其中39次賺錢,勝率達到68.42%。

我寫過非常多的交易策略,大部份都很簡單(因為其實我的頭腦很簡單),我每週都會把漲多的股票列出來,看看他們有沒有具備一些共同的特色,然後再把這些特色寫成腳本去回測看看效果,效果好的,就留下來放到模擬交易去跑看看,真的不錯的,就留下來用。

 

 

股價領先大盤創長期新高的股票是不是值得作多?

指數沒有創一年來新高,但個股股價卻創了新高,這就要好好作功課,這是師父以前鞭我們的鐵律之一,要是我們開會之前,大家負責的產業裡有這樣的公司,而我們沒有查清楚原因就進去開會,那麼場會就會很火爆。

現在是大數據時代,一切講證據,所以我就寫了一個腳本,尋找那些加權指數沒有創200日高點,但股價卻創200日高點的股票,我寫的腳本如下:

input:period(200,"計算創新高區間");
value1=GetSymbolField("tse.tw","收盤價");
value2=highest(value1,period);//大盤區間高點
if value1<value2//大盤未過新高
and close=highest(close,period)//股價創新高
and barslast(close=highest(close,period))[1]
>100
and GetSymbolField("tse.tw","收盤價")>
average(GetSymbolField("tse.tw","收盤價"),10)
and average(volume,100)>1000

then ret=1;

我的出場點是用停損停利各7%

我用股本在20億到5億之間的股票來跑,回測的報告如下

2016112401

這是一個典型的三戰兩勝策略,每次我踫到這種三戰兩勝的策略,一向都感到非常的幸福,就以此策略來向我那偉大的師父致敬=, 下次再踫到我那些以前跟我一起享受滿清十大酷刑的師兄弟,我一定要跟他們說說我的回測數字,師父真的是對的。

尋找止跌的訊號?

大跌後抄底撿便宜,是不錯的交易策略,but ,底在那?能不能有個訊號,像捷運裡的廣播,在車子快開的時候,通知我們趕快上車?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這個底部訊號,其實大家很常見,只是我們透過回測發現,在大跌後,出現這個訊號後作多,還真的能有不錯的勝率。

這個訊號叫作 "大跌後的吊人線"。

吊人線是K 線酒田戰法中很特殊的一種K線型態,它的定義就像下圖

%e5%90%8a%e4%ba%ba%e7%b7%9a

要形成吊人線的要件有幾個

1.實體的部份可以是小紅,也可以是小黑,重點在於實體的部份不能太大

2.上影線很小,甚至沒有

3.下影線很長,是實體部份的兩倍以上

吊人線很常見,平常要是隨意把吊人線當底部訊號,再多錢都不夠輸,但如果吊人線出現在股價大跌之後,則變成底部訊號的機率就會大很多。

我把大跌後的吊人線寫成腳本如下:

condition1=false;
condition2=false;
condition3=false;

if high<= maxlist(open, close)*1.01 
//狀況1:小紅小黑且上影線很小
then condition1=true;

if (close-low)> (open-close)*2 and (close-low)>close*0.02
//狀況2:下影線為實體兩倍以上
then condition2=true;

if highest(high,30)>close[1]*1.4
//狀況3:近30日來最高點到昨天跌幅超過40%
then condition3=true;
{結果判斷} 
IF 
 condition1
 and condition2
 and condition3
 and GetSymbolField("tse.tw","收盤價","D")
>average(GetSymbolField("tse.tw","收盤價","D"),10)
and average(volume,100)>1000

THEN RET=1;

回測時我用的是中小型股(股本小於20億元,大於5億元),這種股票動起來波動幅度比較大,又不至於被主力實戶隨便拉(看看現在的凱衛就知道我在說什麼),出場我設成進場後第十天出場。

 

回測的結果如下

112301

在這腳本裡我設的跌幅是超過四成,這時勝率可以逼近65%,如果是跌三成,勝率五成出頭,如果是跌兩成,勝率就不到五成了。

也就是說,要跌的夠慘,這個型態才會愈有參考價值。

當年日本米商發明的酒田戰法,雖然只是一根小小的K棒,但搭配先前的價格走勢,就有很強的預測能力,古老的智慧,還是具有時代的意義。

 

當成長股波段趨勢成形

之前有跟大家介紹過估波指標(coppock indicator),

http://xshelp.xq.com.tw/xslesson/Coppock%20Indicator

這個指標,常被用來尋找底部回昇的股票,它的計算方法是把兩個不同天期的漲跌幅作加權平均,當這樣的指標從低點回昇達到一定的程度,往往預示了行情的止跌回昇

以最近最紅的航運股為例,如下圖,估波指標,如果在週線上呈現從負值回昇到正值,往往就是一個跌勢的結束。

2016111804

我試著follow這樣的精神,寫了一個腳本如下:

if GetSymbolField("TSE.TW","收盤價","d")
>average(GetSymbolField("TSE.TW","收盤價","d"),20)
then begin
value1=rateofchange(close,6);
value2=rateofchange(close,9);
value3=value1+value2;
value4=xaverage(value3,10);
if value4 crosses over -5
then ret=1;
end;

回測設定我用的是成長股,這邊成長股的條件有兩個

1.過去三年營收正成長

2.今年以來累計營收也是正成長

停損停利我習慣看長作短,所以我都是設5%

2016111803

根據上述的設定,過去三年的回測報告如下:

2016111802

勝率超過七成,在52次的交易機會中有37次可以獲利出場。

我試過用同樣的腳本跑有量的中小型股,勝率是六成

我認為業績在成長趨勢中的股票,一旦長線回檔後止跌回昇,偏多操作的勝率相對高。

這樣的腳本,正好符合現在指數修正後個股表現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