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判大盤後市時,另一個我很常用的指標是外盤量佔比指標,這個指標的腳本如下
1value1=getField("內盤量"); 2value2=getField("外盤量"); 3input:period(5,"計算區間"); 4value3=summation(value1,period);//區間內盤量合計 5value4=summation(value2,period);//區間外盤量合計 6value5=value3+value4;//區間內外盤量合計 7if value5<>0 then 8value6=value4/value5*100; 9plot1(value6,"外盤量佔比指標"); 10plot2(50); 11plot3(45);
從腳本就計算公式就可以了解到,這個指標是把最近幾天的內外盤量合計當分母,外盤量當分子,這樣的比例如果超過五成,就代表外盤買進的力道較強勁,反之如果低於五成,那就是賣壓比較大,我用這個指標,一般都是計算最近五天的內外盤量。
附圖是這個指標跟大盤K線的連動圖,大家可以發現,這個指標對大盤的多空方向是有很強大的參考價值,特別是如果要搶反彈 最好是這個數字從45以下回到45以上時才動作,這樣比較不會過早出手。
我一直相信,如果多空大方向站對邊,就算選股選的不好,也只是賺的比別人少而已,但如果站錯邊,那就是贏與輸的差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