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型投資學派,不管用什麼工具,其核心精神都是先算出一家公司的真實價值,再看看跟市價相比是否被嚴重低估,之前兩式跟大家介紹的計算真實價值工具是EV,EBITDA,ROE及PB,第三式來談一下另一個工具: 營收市值比,這個數字在衡量一家公司被購併價值時,有一些實戰上的草根作用。
在談價值型投資時,有一派的觀點在於,有沒有被併購的價值?從以往的例子裡,被併購的公司通常需要具備幾個特質
1。總市值跟營收相比不會太高。
2。有一定的毛利率。
3。營業費用率夠高。
4。負債比例不高。
要有這四個特質的原因在於,購併發動方想的是把購併標的合併之後,能立馬增加一定的營收,但又不用付出龐大的資金流出,所以購併對象的總市值跟營收相比不能太高,太高要花很長的時間,資金才能回收。
其次,毛利率達到一定的水準,才不會營收增加很多,但營業毛利只增加一點點,甚至變成作愈多賠愈多。
第三點,營業費用夠高的公司,一但合併,包括管理,行銷,研發的費用比較能有很明顯的合併綜效,可以大幅的下降,這樣合併的併益才會顯著。
最後一點,被購併的公司負債愈少愈好,這點理所必然。
綜合這四點,我寫了一個選股條件如下
value1=GetField("總市值","D");//單位億 value2=GetField("營業收入淨額","Y");//單位百萬 value3=value1/value2*100; value4=GetField("營業毛利率","Q"); value5=GetField("營業費用率","Q"); value6=GetField("負債比率","Q"); if value3<2 and value4>15 and value5>30 and value6<20 then ret=1; outputfield(1,value3,1,"市值營收比"); outputfield(2,value4,0,"毛利率"); outputfield(3,value1,0,"總市值"); outputfield(4,value2/100,0,"年營收"); outputfield(5,value5,0,"營業費用率"); outputfield(6,value6,0,"負債比率");
今天挑出來的股票如下
當然要真的被合併,也要那個行業有更大咖的正想要擴充,不過這個不能量化,只能從篩選出來的股票其行業別再一一加以檢視。
總之,總市值營收比是一個價值型投資者會特別留意的數據,這是今天要跟大家報告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