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底部到了的領先指標
選擇單元...
XS自訂指標
單元目錄
單元目錄
基本功能介紹
進階功能介紹
大跌之後常有反彈,但「該不該搶」是大學問,手腳快的,可以搶,不是能一直盯著盤的,最好等落底了賺波段。我們今天先來看一下,台股近三十年來的幾次波段大底,看看有沒有共同的特徵,可以讓我們做為波段抄底的參考。上圖發生在民國76年,指數從4700跌到2300這是發生在民國78年的郭婉容證所稅事件,連跌19根停板後反彈破底後以W底完成築底。這是民國79年,歷史上最慘下跌,從12682跌到2485。上面這張則是民國80年5月從6200跌到4200上面這張是民國81年從年初的5400一路下跌,跌了一整年,跌到年底的3150後才見底。上面這張則是從82年初的 5000點跌到九月中的3800點。上圖則是民國83年電子股初試啼聲後的修正波,從6600跌到4500。上圖則是1999年初的V型反轉。上圖則是2000年網路風暴後,一直到隔年 11月才打出來3500點的真正大底。上圖是2003年五月在4300到4100間打了近兩週的底,那之後就一路上到了7000點。上圖是2005年10月底跌破5750所創的波段底部。上圖大家應該不陌生,這是雷曼兄弟事件之後打了五個月的大底。給大家看這些圖的目的是,跟大家分享一個我的經驗,除非是地緣政治突發性利空所造成的下跌,不然底部大部份都至少打兩支腳。所以大家看到全面性的下跌時,如果要尋找波段翻多的時點,可以耐心的等候第二支腳的結束,而不要一直在猜底部到了沒? 先前有跟大家介紹過一個漲跌家數比的指標它的腳本如下:
input:period1(5); value1=GetField("上漲家數"); value2=GetField("下跌家數"); value3=GetField("漲停家數"); value4=GetField("跌停家數"); value5=value1+value3*2-(value2+value4*2); value6=average(value5,period1); plot1(value6,"移動平均");之所以介紹這個指標,是因為我發現,在歷次的底部區時,這個指標都先從下降趨勢變成上升趨勢,這時候指數通常都還在破底或整理。以上圖為例,上一次次貸風暴後,指數還在破底,這個指標已經翻揚了,代表指數在跌時,上漲的家數與漲停的家數已經比先前高了,這代表追價,翻多的力道比先前強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打底訊號透過這個指標,加上第二支腳的概念,以及量極縮,是我判斷底部到了沒的重要依據。